“脱敏”职场大龄恐慌
2012-3-31
濮阳人才网官网


       我从来没有过“职场年龄恐惧症”,因为在职场每个年龄都有他的特点和优劣,20多岁积极,30多岁成熟,40多岁沉稳……我觉得所谓职场成长,不过是把这个阶段的劣势,变成下个阶段的优势而已,所以我个人没有感觉到职场年龄恐惧症。

  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的确开始感受到年龄的变化。比如以前我是单位年纪最小的,见谁都叫老师,现在周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叫我老师了。以前我觉得自己的文字不怎么样,现在忽然看到10年前写的东西,惊讶怎么这么年轻这么有活力,现在写的基本可以归入中年自白一类了。当然年龄增长改变最大的还是眼界,以前20多岁的时候看自己,总觉得挺好;现在看自己,总觉得不够好。

  相对来说,越新的行业,从业年龄段越小。在我们这样的新媒体公司,75后、80后已经是绝对领军人物,85后都是中坚力量,90后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是很普遍的情况。

  我跳槽的确跟年龄有关。在跳槽之前,我已经在传统媒体工作了11年,一度做得很不错,但当自己迈过33岁门槛的时候,开始觉得不满足——以前我想做的就能做到,但是后来我能做的开始落后于我想做的。特别是随着网络和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带给我的成就感开始迅速减少,危机感开始不断上升,正是这种危机感让我在35岁时迈出了跳槽的步伐。

  在新媒体和文化创意这样的新兴领域,其实年龄的作用没我们想的那么大——别以为20多岁的年轻人做出来的东西就一定很有创意,因为阅历不够经验不足,他们经常会显得很保守,反倒是30多岁、40岁的人,因为有深厚的积累,经常能有精到又全面的决策,所以这样的行当里依然是这些人在执掌话语权,真正能完全让25岁以下年轻人叱咤风云的时代现在还没有到来

 面对90后的职场新生代,如何在职场“老当益壮”?尤其是在各类新兴或时尚行业中,“老人”如何保有话语权?让我们“武装”自己,坚决打倒——职场年龄恐惧症!

  最近,一张照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扛着摄像器材的记者看上去已经有40多岁,正在走向即将采访的会场。一众媒体人对此议论纷纷——记者究竟能干到什么时候?有人说,“年纪大了,没办法再跟80后、90后比赛看谁跑得快了,不能再做记者了”,也有人认为,白宫记者80多岁的时候,记者席中总还有固定的最好位置留给她,为什么中国记者的职业寿命就只能这么短呢?

  其实,不仅仅是在媒体,在文化创意、设计、时尚、IT等多个行业,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年过30的职场人士,因各种原因,对自己年龄渐大、事业未成的境况产生的悲观、消极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年龄恐惧症”。年龄恐惧症焦虑的主要表现是对于年龄增长的慌张,有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焦虑。年龄恐惧症最大的信号是自身的沮丧感,甚至伴随着失眠或者嗜睡,食欲下降,身体不适。

  在年轻人扎堆的新媒体行业,年龄则是越招越小。“说实在的,这个行业的从业年龄真是年轻得让人恨不得撞墙——我们公司最年轻的一个小孩儿是91年的,却已经有3年的APP开发经验了。在这样的环境和团队,俺们70后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假装这世界没有年龄这回事,不然当你听到策划部某1986年生小女子理直气壮地说‘老娘也曾历经沧桑’的时候,真的恨不得一头撞在豆腐上。”小马奔腾集团新媒体公司副总经理曾鹏宇不失幽默地说,虽然并不为职场年龄所恐惧,但是曾鹏宇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年龄变化的趋势。

  而那些对于职场年龄恐慌更为敏感的人,有不少会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助,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导师洪向阳介绍,会出现职场年龄恐慌的职场人,是自我发展意识强,对自己要求较高的人。“来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35岁左右的职场人,其实很多已经是中层管理”,但往上发展他们感到局促,看到“虎视眈眈”的后辈,再看看前面离退休还有十几二十年,压力立马就涌上来了。

  至于出现职场年龄恐惧症的原因,中华英才网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分析,年过三十的职场人士在社会上、家庭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容颜的衰老,可能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容易跌入情绪低落、状态萎靡的怪圈,不少人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了危机感,就容易导致“年龄恐惧症”。通常来讲,对自己人生期望值偏高、长期压力过大、所处行业对年龄有要求导致的压力都是职场年龄恐惧症加重的病因。

  职场年龄恐惧症并非不可战胜,洪向阳建议职场人士做好职业规划,努力修炼内功。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刘兴阳建议,保留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学会放松,比如回故乡看一看或是去一个异国小岛休息几天,保持运动习惯: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些都对调整职场人的不良心态有实际帮助。

濮阳人才网提示您:

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押金、报名费、资料费、代收体检费、代刷淘宝信誉等等),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