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某于2007年7月入职北京某公司,从事保洁工作。2008年1月1日双方签订第一份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10年12月31日。后双方续签过两次劳动合同,最终期限至2015年12月7日,即田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日子。工作期间,公司从未给田某安排过年休假,且直到2013年10月才开始为田某缴纳社会保险。
2015年12月7日,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公司要求田某继续工作,和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田某拒绝了公司的要求,要求单位支付之前未缴纳社会保险的补偿,并帮助其办理社保转移手续,然而公司并没有给她回复,无奈之下田某来到了致诚公益寻求法律帮助。援助律师了解情况后,告知田某由于其系农业户口,可以主张2011年6月30日之前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补偿,而此后的保险只能去社保稽核投诉,由社保稽核部门要求单位补缴,田某表示其已经去过社保稽核,得到的回复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无法补缴,田某知道是因为自己维权太迟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表示不再主张后面的社保。
2016年1月8日,田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公司支付2007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未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补偿以及工作期间未休年假工资补偿。
由于本案事实清楚,而且劳动者和公司均有调解意向,因此双方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就社保和年休假的问题进行了协商。对于养老补偿,单位表示同意支付,但同时表示近几年的工资中已经补偿了部分,需要扣除,而田某称其并不清楚工资的构成,不知道是否包括养老保险补偿。援助律师仔细分析了单位提供的工资表,田某的工资一直都是比北京市最低工资略高,不过近几年确实有一定的增长,且在扣除补偿金后工资仍然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排除单位按月补偿养老保险的可能。不过律师也向单位表明,工资表系其单方制作,并没有劳动者确认签名,真实性无法认可,另外,劳动者主张的是2011年6月30日前的养老保险补偿,而该工资表显示是从2012年才开始补偿的,不能证明补偿的是之前的养老保险。为了解决此问题,单位代理人提出只要田某同意扣除工资表中已经补偿的部分,单位愿意支付2007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养老保险补偿,由于2011年之后的保险问题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援助律师建议田某同意单位的方案。
对于失业保险,单位代理人表示因为田某与单位的劳动合同系自然终止,即使单位缴纳了失业保险,也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而援助律师告知单位代理人,根据《关于执行〈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的农民合同制职工,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后,按照有关规定可以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单位代理人只能同意支付。
另外单位代理人表示只同意支付两年内的未休年假工资,援助律师之前也已经向田某释明过单位仅需承担两年内是否休过年假的举证责任,因此田某表示同意。
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公司一次性向田某支付各种款项共计人民币9158元整。协议签订七日后田某就收到了全部案款,并向援助律师表示感谢,此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律师点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社会保险补偿类的劳动争议案件,看似简单,但却可以引发一定的思考。首先是劳动者应及时维权,如果田某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去社保稽核投诉,由于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社保稽核一定会要求单位补缴的,通常补缴保险都比现金补偿对劳动者更有利。其次公司对田某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间养老保险进行现金补偿,其实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2011年7月1日之后的社会保险,无论是农业还是非农户口的劳动者都只能要求补缴,但考虑到单位已经无法补缴,才通过此种途径对劳动者进行补偿,而且在调解协议书中是以各种款项概言之的,所以本案的解决也有赖于单位的配合。最后就是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补偿问题,现在对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补偿金额是非常少的,以北京为例,很多农民工在同一单位工作超过二十年,却因为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最终通过诉讼仅能要回2万元左右的养老保险补偿以及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这其实是很不公平,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来源:工友法援
濮阳人才网提示您:
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押金、报名费、资料费、代收体检费、代刷淘宝信誉等等),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