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跳两次,两年跳三次面试官可都有“稳定情节”
有些人明明工作还没几年,已经成为了履历丰富的“老司机”。
第一种老司机:他们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频繁跳槽
第一份工作做销售,第二份又跳槽做运营,第三份工作抛弃了前面的经验选择进入全新的广告行业......这种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来回更换频道的人,经常会让HR眉头一紧:“你是抱着玩的心态工作吧?然而我们的工作不好玩......”
第二种老司机:基于同行业或同岗位频繁跳槽
上班做的事情都一样,跳不跳全凭领导人品、同事相处、工资待遇、工作开不开心......他们总觉得工作一大把,这家不行大不了换下家。
第三种老司机:身处高跳槽率行业不能自拔
他们频繁跳槽与工作性质和行业有关系。比如互联网行业变化快,新企业多,企业挖人,员工离职率高;金融行业挣钱快,各机构拼资源,很多人抵不住猎头的高薪诱惑纷纷跳槽。
无论候选人表现的多优秀,跳槽频繁都是面试官非常重视的一项指标。没有一家企业希望招一个朝三暮四、兴趣不定的人,这种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招聘和培训成本,也会让公司业务受到影响。
建议:不要频繁跳槽,给自己面试找工作增加难度。
面试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面试的流程一般是“初面-二面-终面”,终面敲定,企业HR才会主动和你坐下来谈钱。
有些人在前几次面试就急于亮出自己的底牌,告诉企业自己理想薪水有多少,将自己陷入被动。企业很可能因为太高提前拒绝,或要价太低入职压低薪资。
就算是到了终面和HR面对面,也不要急于说出自己心中的价格,查好招聘网站上应聘职位的明码标价,心中计算好合理的区间再报价不迟。
如:某企业招聘设计师月薪6000-12000。
在和HR谈薪资,预估好自己的底线,将期望薪资在一个合理区间8000-11000。
至于如何将8000争取到11000,靠的是你原来的工作业绩。为了证明自己值更多的钱,此处需要包装个人工作业绩和经典案例。
别动不动就要脱离专业你的专业能让你挣更多
每个人都讨厌自己的专业,希望找工作能够脱离原来该死的专业,做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
一个朋友学习通信工程,大学各种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一律找了互联网运营工作。做了几年,发现原来的同学在通讯领域发展的比自己还好工资还高,而自己转来转去连个主管都熬不上去,后悔自己当初信誓旦旦要做互联网运营,说好的高薪呢?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策划”工作,这个岗位的同学大概都来自五湖四海,各大专业。他们有学外语的,市场营销的,心理的......为了心中的策划梦,纷纷入行从零开始。做了几年才发现貌似这个岗位没有什么竞争力,还不如当初深挖专业吃老本行。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面试非本专业工作岗位,就像真心话和大冒险一样,既然选择了面试大冒险,那就别抱怨当初的选择有多幼稚了。
职场面试,不打没准备的仗话不在多,要hit the piont
职场中总有人谈面试色变,就像生活中总有人特别害怕和陌生人交流一样。有人为了能够表现出色,甚至提前在家准备好面试文稿,一字不漏的背下来。
然而生活中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你准备的问题人家不一定会重点问,与其一字不差的脱稿死背,倒不如花点时间了解企业文化和招聘岗位的具体信息,从中挖掘自己的职业匹配度。
不面不知道,真的有企业特别重视自己企业文化,看重员工和自己的value是否一致。朋友曾经面试过一家国内知名公司,面试过程轻松愉快,聊的非常开心,“你知道我们公司的slogan是什么吗?”本以为hadppy ending的朋友被面试官问的目瞪口呆,根本接不上话,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hit the piont,指的也就是说话要到点子上。有些人面试失败真的不是因为话不够多,而是说了一堆无用的话,没讲出自己真正的价值。
面试不是聊家常,你不需要告诉别人你做了几年记者,跑了多少家采访,写了多少篇稿子。你需要说的是你的稿子有几篇阅读量高达千万百万,你独立策划了什么选题,你积累了多少企业和行业的资源......比起前面那些“大而空”的堆砌,这些才是企业最想了解的东西。
很多人吐槽某企业面试水深,某公司不按套路出牌。套用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是因为找工作面试越来越透明和更加公平,让人凭借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应聘;“坏”指的是面试的套路越来越少,面经基本不可靠了,除了细心准备和提升能力你将一无所有,无所倚仗。
如何用10分钟将自己推销出去?
身体力行去搜集资料提前准备话题和语言表达态度不卑不亢,款款大方提升自己的个人工作能力。
唯有这些,你才能征服面试官,在人群中笑到最后。
濮阳人才网提示您:
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押金、报名费、资料费、代收体检费、代刷淘宝信誉等等),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