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校应届生的求职旺季,不少大学生已找到工作,正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的过程中,都有了维权意识,
懂得主动询问可享受福利,但是由于对劳动合同不了解、不重视,有三成大学生分不清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自身利益依然无法得到保障。
三成大学生分不清就业协议与劳动协议
昨天在招聘会上,记者随机采访了近20名前来求职的应届大学生,近三成学生分不清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我已经签了就业协议书,那不相当于合同吗?”鲁东大学严同学这样回答“你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吗”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现在大学生求职者维权意识很强,“你们的奖金是怎么发”“具体给我们交哪几种保险”……虽然大学生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如果签合同时不注意,之前的维权行为都白费了。
鲁东大学去年毕业的张伟就在签合同上吃了亏。去年年初张伟通过招聘会顺利与一家大型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并签订了就业协议。没想到毕业后张伟却接到通知,说他不用到公司报到了,“当时那边给的说法是,业务调整,职位削减一半。”由于张伟只与企业签了就业协议,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的他只能匆匆找个小企业去上班。
由于没签劳动合同,大学生签了就业协议后,被用人单位“退单”的现象确实是个隐患。据介绍,大学生求职者与单位双方还未订立劳动合同的,为避免用人单位日后“反悔”,可在就业协议上事先约定高额违约金或赔偿金,毕业生在签协议前可提出此要求。
大学生兼职常“白干”
“就这么白白干了5天的活,一分钱也拿不到。”昨日,在招聘会上,记者遇到鲁东大学大三的吴同学前来寻找兼职机会。据他介绍,之前他在一家电子门店做兼职,商量好一天80元,没想到一个周末没去,这家店老板突然不认账。吴同学去了几次都没要回自己应得的薪水,只能再去找一份新的兼职。
不少大学生都表示,由于兼职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很多都是周末去做销售,工资日结。”烟台大学有过兼职经历的刘婧说,“如果兼职人员说要签合同,估计企业会笑你不懂行情吧。”吴同学也表示,自己做了2年的兼职,从来没签过合同,“如果我们遇到不发薪水的企业也只能自认倒霉。”
据了解,大学生在外兼职,很多商家不会与之签订就业合同,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人才市场工作人员提醒大学生,做兼职工作时要认真考察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工资不是日结的兼职,一定要求签劳动合同,在学校外做兼职的学生更要与学校做好沟通,谨防上当受骗。
专家:签合同时仔细读,侵权条款别忽视
大学生由于没有经验,缺乏识别合约中存在侵权行为的能力。那么怎样阅读合同,合同中哪些条款可能侵害求职者权益呢?芝罘区人才市场总结出毕业生以下几种劳动合同慎签的情况。
“一边倒”合同的条款往往明显偏向用人单位,这类劳动合同往往内容模糊,滥用所谓的解释权。
现在还有不少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把一些证件、财产抵押之后才能上班,并在劳动合同中确定下来,当员工有辞职意向时,企业就以种种理由不退还抵押的财物。更有些企业以培训为由要求求职者抵押财产,遇到此类现象,大学生不能忍气吞声,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还有的单位为了应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检查,准备了两份合同,合法规范的假合同,仅由用人单位保管,应付检查,实际上不执行,不规范的真合同则双方持有,实际执行。工作人员提醒,如果员工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规范的合同可能帮企业逃避责任。
濮阳人才网提示您:
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押金、报名费、资料费、代收体检费、代刷淘宝信誉等等),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