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贡献率26.6%意味着什么
2012-9-4
濮阳人才网官网
  日前,首次全口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公布。统计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6.6%。

    然而,到底什么是“人才贡献率”? 26.6%的“人才贡献率”意味着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人才贡献率”概念的提出者、“人才贡献率”研究团队负责人桂昭明。

    人才作用的量化

    问:到底什么是“人才贡献率”?

    答:“人才贡献率”即人才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人才资本作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投入要素,通过其自身形成的递增收益和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份额。

    人才贡献率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综合蕴含了“人才优先”、“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等多种关于人才科学发展的核心内涵和本质意义,因此是一个体现人才发展的科学性、检验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的核心指标。

    问:这个指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 2008年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研究落实十七大关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神,决定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

    《人才规划纲要》大纲形成后,中央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其中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要有国际可比的核心指标,对发展目标要予以量化,有统计数据来获得,归根结底要反映在人才的贡献上。

    在人才工作实践中,国家制定人才工作政策的决策者、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者们,更为关注的是人才资源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贡献度。具体地说,人才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多大贡献?在每年的GDP中人才的贡献占了多大份额?

    此外,编制《人才规划纲要》的人才理论工作者们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探求为什么“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发展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机制来服务科学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贡献率”指标应运而生。 

   人才理论的创新

    问:“人才贡献率”的提出,有何现实依据?

    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率先发展。研究发现,人才优先发展的东部沿海省份,其经济实力也遥遥领先;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GDP)与该地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R&D人员总量”和“人才资本存量”三个人才总量指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同向性,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具有代表性。

 结论是,这些地区抢占了人才发展的先机,掌握了社会经济欲得到发展必优先发展人才的规律,使得本地区出现了人才—经济同向互驱的科学发展局面。

    为什么人才优先发展能驱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机理何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需要人才理论工作者从理论上做出回答。

    简言之,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实践,在呼唤着人才理论不断推进创新,回答、解读人才工作新实践中的新现象。

    因此, “人才贡献率”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国家《人才规划》设置人才贡献率作为衡量人才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是我国人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问:这个突破有何深远意义?

    答:考察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既是为了把握、了解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效能,从其影响因素的角度谋划战略、制定政策,以充分发挥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科学评价、考察我国及各地区目前人才资源开发的成效以及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效能;还可以运用国际可比指标,对中国与世界有关国家在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获得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在世界上的水平定位。

濮阳人才网提示您:

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押金、报名费、资料费、代收体检费、代刷淘宝信誉等等),请提高警惕!